接球是有意识地用身体合理部位把各种来球停接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以便能更好地衔接传球、运球或射门。现代足球的发展,绝对意义上的停球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球到了自己的脚下,不是把球停留在一点上,而是立即准备做出下一个动作,所以停球也称接球,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讲,接球可能表达得更为准确,它是对球控制能力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术。接球的部位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正面、大腿、腹部、胸部和头部。
接地滚球的部位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接地面反弹球的部位有脚内侧、脚外侧、大腿、胸部和头部。脚内侧和脚外侧可以接三种状态的来球,尤其是脚内侧部位与球接触面大,便于做迎撤动作,是使用次数最多的部位。脚背正面和胸部是接空中球的理想部位。
接球方法的原理是迎撤缓冲或是改变球的行动路线。缓冲来球力量和改变球路在一个动作中往往兼而有之,尤其是在跑动中接球,既要迎撤缓冲球力,又要有推压或切挡的动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接球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个动作能否顺利完成。接球时,应养成在积极跑动中接控球的习惯。因此,接球在实际运用中,已不是单个技术动作,而是把接球与运球过人、运球传射衔接起来,组合成联合动作,连接紧凑,快速合理,更趋实用。
练习中,在掌握原地接球的基础上,应尽快地进入运动中的接控球练习,使之更符合比赛的实际。总之,接球技术要全面、简练、多变,应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接球的目的是为了传球、运球或射门,所以在接球前要养成观察周围情况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有防守的情况下或有干扰的情况下更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以决定接球的方向和距离,既摆脱防守又适合衔接下面的动作。在对抗练习中,应养成用身体护球的意识和习惯。
(1)接地滚球:
脚内侧接地滚球时,身体正对来球方向。支撑脚脚尖与来球的方向一致,身体向接球方向微倾、支撑脚的膝关节弯曲,接球腿提起屈膝外转并向前迎,脚尖稍翘起,使脚内侧对准来球。当脚与球接触的刹那开始后撤,以缓冲来球的力量,把球停留在便于衔接下一个动作的控制范围内。
(2)接反弹球:
接反弹球时,要判断好来球的高度和落点,脚内侧对准球反弹方向,当球刚弹离地面时,用脚内侧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小于90°),用脚内侧主动切压球的中上部,将球停留在便于衔接的下一个动作的控制范围内。
(3)接空中球:
接空中球时,要看准来球的弧度和高度,支撑脚维持身体平衡,接球腿屈膝高抬,用脚内侧对准来球方向主动迎球,当脚内侧与球接触的瞬间迅速后撤,以缓冲来球的力量和速度,将球控制在体前。
(1)接地滚球:
接球脚稍提起,膝关节和脚内转,用脚背外侧对正来球,在支撑腿的前侧方接触球的侧后方(偏支撑脚一侧),脚与球接触的刹那向外侧轻拨,将球停在侧方或侧前方。
(2)接反弹球:
面对来球,支撑脚的膝关节微屈,接球脚在支撑脚前方稍提起,脚内翻,使小腿与地面成一定角度,踝关节放松,当球刚反弹离地时,用脚背外侧触球的侧上部,将球停在体侧。
接球前,身体面对来球,支撑腿微屈维持身体平衡,停球腿屈膝抬起,小腿前伸主动迎球,用脚背正面接触球的底部,当脚背触球前的一刹那,小腿下撤以缓冲来球的力量,同时膝关节和踝关节放松,将球停留在体前适当的位置。
(1)接高球时:
判断好来球的落点,面对来球,接球腿大腿抬起,以大腿中部对准球的落点,在大腿与球接触的刹那,肌肉适当放松并迅速撤引,使球落在与下一个动作衔接所需要的位置。
(2)接平直球:
面对来球,对准来球的飞行路线,接球腿屈膝前迎,用大腿中部触球,在触球的刹那后撤,使球落在与下一个动作衔接所需要的位置。
(1)挺胸接球:
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后仰,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两臂自然张开,微收腹,当球运行到胸部接触的刹那间,两脚蹬地,胸部上挺、憋气,使球触胸后向前上方弹起,改变运行方向然后落于体前。
(2)收胸接球:
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前后开立,两臂自然张开,重心前移,挺胸迎球,当球运行至胸部接触前的刹那,重心迅速后移,收胸、收腹以缓冲来球力量,将球接于体前(图25)。
上一篇: 足球中踢球技术的基本环节与要领 ...
下一篇: 足球运球技巧训练主要内容 ...